經濟日報頭版評論:真正降低地方對房地產的依賴
近日,湖南長沙第二次集中供地掛牌了29宗地塊,最終只有10宗地塊底價成交。此前北京第二次集中供地報名截止時,43宗地塊中27宗無人報價。上海發(fā)布公告稱,終止7宗地塊出讓。
流拍、終止出讓似乎成了第二次土地集中出讓的高頻詞匯。有市場機構發(fā)布數據稱,目前已完成第二批集中供地的20個城市中,流拍和終止交易近三分之一。
這與年初22個城市首次實行土地集中供應的火爆情形大相徑庭。那時的共同特點是競拍激烈、溢價率高,不少企業(yè)為提高成功率,甚至換“馬甲”搶地。正因此,第二次土地集中出讓被有關部門叫停后重新推出,但短短幾個月,如此冰火兩重天的境況值得深思。
最直接的原因是第二次土地集中出讓大多在購地環(huán)節(jié)的資金來源上“卡殼”。以杭州為例,拿地資金審查規(guī)定相當細致,要求競得人股東不得違規(guī)對其提供借款等融資便利,不得直接或間接使用金融機構各類融資資金,不可使用上下游企業(yè)借款或預付款,不得用其他自然人、法人等借款等。
這是直指房地產企業(yè)痛點,也是保證房地產穩(wěn)健運行的高招。前些年,很多房地產企業(yè)靠高負債運營,拿地資金多是曲線得來,自有資金其實并不多。再加上最近一段時間政策收緊,個別企業(yè)因債務危機市值大跌,房地產企業(yè)資金普遍趨緊,投資風格也就更為謹慎。
再有,各地第二次土地集中出讓的其他條件也更為嚴格。比如,購地資格審查相當細致,基本把臨時注冊公司拿地的可能性堵上了。再比如,要求現房銷售,使房地產企業(yè)原有的快進快出模式難以持續(xù)。在這種情況下,房地產企業(yè)不能也不敢任性拿地了。
為穩(wěn)定地價,各地均對第二次土地集中出讓溢價率設定上限,大多在10%—15%之間,與今年第一次土地集中出讓相比大為降低,是地方政府的讓利之舉。
土地出讓金是地方財政收入大頭,地方政府發(fā)行的專項債券,不少也是以土地出讓收入為償債來源,在當前加大投資,促進民生的大環(huán)境下,很多地方政府的錢袋子捉襟見肘。在這種情況下,地方政府的多項政策目標可能沖突,在穩(wěn)地價上難有深層的內在動力。
在限價背景下,各地第二次土地集中出讓的地塊不少位于較偏遠的郊區(qū),最終導致流拍和終止出讓。但要保持足夠警惕的是,流拍將導致土地供應減少,降低住房投資,反而可能推漲房價,產生與政策目標相反的結果,應引起高度重視。
土地流拍和近期出現的各地高耗能產業(yè)反彈其實反映了同一個深層次問題,即發(fā)展方式之爭。當前我國經濟正處轉型之時,但不管房地產企業(yè)還是地方政府財政收入,仍有較強的路徑依賴,新的發(fā)展動力尚未完全建立,各地在遇到新問題時仍習慣采用舊藥方。需要充分意識到的是,中央對此有明確政策和堅定決心,切勿心存僥幸,寄望于博弈,低估了中央的決心和魄力。
要注意的是,土地和房地產市場模式與經濟全局關系將發(fā)生重大變化。10月23日,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國務院在部分地區(qū)開展房地產稅改革試點。此舉有利于穩(wěn)定和增加地方財政收入,抑制土地財政和地方債務風險。
為此,需把穩(wěn)地價、穩(wěn)房價、穩(wěn)預期落到實處,加大土地特別是住宅用地供應,用市場力量調節(jié)供求平衡關系。繼續(xù)推進農地入市等改革,打破政府是居住用地唯一提供者的局面,建立多主體供應、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。同時,各地要大力發(fā)展實體經濟,開拓經濟發(fā)展其他動力來源,真正降低地方對房地產的依賴。
本文作者:金觀平,來源:經濟日報,原文標題:《真正降低地方對房地產的依賴》
-
無相關信息
- 經濟日報頭版評論:真正降低地方對房地產的
- 百億私募啟林投資:量化作為主動投資的一種
- 馬斯克逐漸淡出特斯拉?
- 扛不住了?英國可能要激進加息
- 寧德時代與國家能源集團簽署戰(zhàn)略合作協(xié)議,
- 這個財報季“兇險”,又一只美股明星股財報
- 史上最高獎金!舉報老東家后,德銀“吹哨人
- 又見首日破發(fā),“打新不敗”神話破滅意味著
- 海航集團及相關企業(yè)破產重整案各重整計劃(
- 財政部、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:將依照全國人
- 摩根大通聯(lián)席總裁:通貨膨脹將在明年趨于穩(wěn)
- 通脹預期走高,英國央行未來一年要加息三次
- 重磅!房地產稅改革試點來了!
- 為趕11月氣候峰會,拜登拼了
- 今冬真的要來“拉尼娜”?商品價格怎么辦
- 東吳宏觀:鮑威爾首提加息,全面評估美國的
- 氣候特使解振華:中國將陸續(xù)發(fā)布頂層設計文
- 美國供應鏈危機的真正原因!不是中斷,而是
- 漲!漲!漲!成本向消費端的轉嫁可能才剛剛
- 通脹目標、縮表、市場溝通、就業(yè)…紐約聯(lián)儲
- 新帥新氣象,茅臺依舊值得信仰
- 大宗商品輪番暴漲、通脹預期高漲,行業(yè)巨頭
- “黑馬”高楠3季末坐穩(wěn)百億基金經理,仍看
- 美國高通脹噩夢沒完 新債王“火上澆油”:
- 英國貿易協(xié)議懸了:歐盟或因北愛分歧加劇徹
- 商品冰火兩重天 倫鋁一周跌超9% 美油史上
- 拜登首度承認:沒有足夠的票數支持大幅加稅
- 商品冰火兩重天 倫鋁一周跌超9% 美油創(chuàng)史
- 高盛:舊經濟的“復仇”
- 史上首次!美國市場5年通脹預期升穿3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