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心對話 找到更好的自己
現(xiàn)今的世界,變動很快、很激烈,但2016年簡直是天搖地動的一年。價值體系崩解、主流變成邊緣、常態(tài)變成歷史。
許多人在變動劇烈、意外頻仍的大環(huán)境下,連調(diào)適日常也變得吃力。
小日子的自己,陀螺般奮力旋轉(zhuǎn),時間沙漏般消逝,卻發(fā)現(xiàn)自己還留在原地。
大小環(huán)境相乘,很多人都身心不舒服,卻說不出為什幺。
「好累。我覺得自己像逆風爬坡,甚至不知道為什幺要爬,」11年前,顧明杰離開外商,自行創(chuàng)設(shè)企管顧問公司。
已經(jīng)有2年多的時間,妻兒入睡之后,他經(jīng)常獨自呆坐陽臺,香菸一抽就是一包。
「生意其實還不錯,但我再也找不到那個早上六點就從床上一躍而起、心甘情愿忙碌的自己,」歪著頭,顧明杰眼神飄在半空中。
世界變動性太大,原本有楷模、前例可循的安全感,愈來愈少。
百元熱炒店里,酒過三巡,在一家類比IC設(shè)計公司工作了6年的工程師程清林瞇著眼、隔著酒杯,向同桌友人說,「我很悶。過完年,有兩個同事要『畢業(yè)』(領(lǐng)完年終獎金后離職),我很羨慕他們,他們好像很清楚自己要什幺。我天天感覺走錯了路,但又不知道自己可以去哪里!
程清林說,連幾個月前才新進公司的總機小姐,都讓他非常羨慕,「我每天遠遠地看著她,稚氣未脫的臉,神色總是有些緊張,好像很怕犯錯,但眼里閃著光,多像幾年前的我啊!
「總覺得哪里不對勁」
你是不是也和顧明杰和程清林一樣,生活照常、工作照常,表面不動聲色,內(nèi)心戲卻激烈上演!肝沂钦l?我為何而戰(zhàn)?為誰而戰(zhàn)?」的疑問不斷地冒出來。
「現(xiàn)在這個世界,變動性太大了。原來有楷模、前例可循的那種安全感,愈來愈少,」實踐大學(xué)社工系副教授楊蓓指出,「這種不知為誰努力的疑問,和不穩(wěn)定性、不確定性過高的時候,就會引起人的痛苦。」
「當你覺得不舒服,有疑問,這些都是提醒,每一個這樣的提醒,都是一個空隙,都是很好的機會,」楊蓓說,我們應(yīng)該利用這些空隙,好好看看自己的內(nèi)心。
「面對自己的過程,如果你有勇氣、不逃避,你就有機會,漸漸把自己的手啊、腳啊收回來,像《十牛圖》里那個牧童和牛一樣,讓身體和心的距離可以慢慢靠近,」楊蓓說。
產(chǎn)生疑問,表示你有回頭重新面對自己的機會。
把自己的心剖開來看,可能會很痛,有些人有勇氣面對,有些人選擇逃避,「但這些東西會勾你,甚至?xí)派降购0銚渖蟻,讓我們的情緒或身體發(fā)生問題,甚至面臨生死的難關(guān),讓你不得不回過頭去,好好面對這些長期積壓的東西,」楊蓓說。
茫然其實是好事
去年初秋,臺灣唯一一家世界級防毒軟體公司創(chuàng)辦人、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,在他退休隱居、花蓮山海間的農(nóng)莊,為一家面臨轉(zhuǎn)型陣痛的企業(yè)開講。
意外地,張明正用來譬喻轉(zhuǎn)型的著作,竟也是禪宗的經(jīng)典《十牛圖》。
從亂草山中尋牛,到騎牛歸家,最后人牛兩忘,《十牛圖》以牧童與牛,比喻修行得道的過程。用來對照不斷尋找方向的企業(yè)、組織和個人的生命歷程,竟也十分貼切。
「你看那牧童在找牛,臉上很茫然。茫然是好事,你會有很多疑問跑出來,如果不去看它,不去管它,是一件很可惜的事,」張明正呼應(yīng)楊蓓的看法,「產(chǎn)生疑問,表示你有回頭重新面對自己的機會!
「為了社交,為了我的創(chuàng)業(yè),為了不讓公司倒掉,我做了很多不像我的事情,」 張明正伸出五根手指,以自己為例,「就像這五根手指都是我,但是我一直去發(fā)展這三根手指(食指、中指、無名指),也被社會認可,你會一直去發(fā)展它、強化它。被否定、不被鼓勵的,就把它壓下去,最后人家以為我天生就是這個樣子,但是這(大姆指)也是我、這(小姆指)也是我啊!
「我以前以為我是外向的人,人家也都覺得我外向。有一天,我怎幺覺得自己其實是個內(nèi)向的人,」張明正說。(黃明堂攝)
「牛代表的是一個沒有被發(fā)現(xiàn)的自己,你沒有給它足夠的能量和資源,一直把它壓下去,」張明正解釋,「可是事實上,它從來沒有離開,它藏在你的潛意識里。久了以后,你的潛意識不會放過你,它會慢慢爬起來、跑出來找你!
在競爭激烈的商場上廝殺,趨勢科技的成功得來不易,但在成功里,張明正卻愈來愈感覺不到自己。
好好與自己對話
和張明正一樣,那些成功得似乎理所當然,人生如順風帆船般的名人,其實沒有一個不像《十牛圖》里的牧童,甚至在外界都認定他或她已經(jīng)是「成功人士」的今天,「我是誰」的內(nèi)心戲還在不斷上演,還在不斷尋找心里的那只牛。
要安身立命,只有一個方法:好好面對自己、找到自己,建立起存在感。
尋找牛、見了牛,不見得能夠得牛。個人有了疑問,不見得有勇氣尋找自己,就像天天深夜在陽臺抽菸的顧明杰,一根接一根抽,抽累了,回去躺下又睡了,一日復(fù)一日。
同樣的,許多尋求轉(zhuǎn)型的企業(yè),遠遠看到未來,但卻像柯達和諾基亞,不斷退回舊有舒適圈,直到城池變成水中沙洲。
你呢?一年又過去了,明年一切照舊、埋首疾行嗎?還是你已經(jīng)開始在尋牛,甚至已經(jīng)見牛、得牛?
「要安身立命,只有一個方法:好好面對自己、找到自己,建立起存在感,不論外界有多大的動蕩,至少你的內(nèi)在,能夠相對的安定,」楊蓓說。
《世界是平的》作者佛里曼(Thomas Friedman)因為工作關(guān)係,經(jīng)常約人吃飯採訪,每遇對方遲到,他便視之為難得的獨處時光,趁機放空、觀察周遭。并將觀察所得,寫成了一本新書《謝謝你遲到了》(Thank You For Being Late)。
這本書,探討世界變動太大、太快,像個愈來愈大的颱風,沒人知道怎幺面對它。佛里曼于是回到家鄉(xiāng),美國明尼蘇達州的小鎮(zhèn),找尋自己。住了一陣子以后,他覺得重新獲得一些力量。
《世界是平的》作者佛里曼回到家鄉(xiāng)明尼蘇達州,找到重新出發(fā)的力量。(Shutterstock提供)
颱風愈來愈大時,每個人都要去尋找那個最安全、讓自己安身立命的颱風眼,佛里曼在他出生長大的小鎮(zhèn),找到了支持、信任和善意,他認為,那正是面臨劇變時,大家所需要的。
如果你無法像佛里曼一樣,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找到自己,不妨趁著過年空檔,好好和自己來一場長長的對話,把心整理好,回到初衷,回到自己心的所在,讓自己即使逆風爬坡,也還能有余裕,欣賞路邊的風景。(責任編輯:王珉瑄)
【延伸閱讀】
節(jié)目主持人夏韻芬:把來不及給孩子的愛 送給學(xué)生
電影監(jiān)製李烈:不好玩,就逼自己煞車轉(zhuǎn)彎
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:看透權(quán)力的本質(zhì)
富邦金高級顧問龔天行:人應(yīng)該互助,而非競爭
創(chuàng)作歌手韋禮安:把最深的恐懼寫進歌里
國際小提琴新星曾宇謙:我比誰都努力做自己
大聯(lián)盟投手陳偉殷:我的目標就是不設(shè)目標
致年輕世代:理想,可以邊走邊找
原標題:與心對話 找到更好的自己
-
無相關(guān)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