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坦然接受無能為力的自己
約莫二十年前,我在日本全國僅十間左右的安寧大樓之一、橫濱甦生醫(yī)院的安寧病房工作以來,參與了許多病患的「善終」安寧療護。
發(fā)現(xiàn)到每個人迎接生命最后階段的方式不盡相同。
有戴著氧氣罩出席兒子結(jié)婚典禮的父親;有處之泰然的老奶奶說:「先走一步的老伴在那個世界等著我,所以我不怕死!垢腥诉x擇與闊別二十年的孩子再次相見。
然而,事實上,并非所有人都能平靜又幸福地迎接死亡。
人生的終點逐漸逼近,那種感覺是極大的痛苦。
不過即使痛苦,卻能從中習得許多智慧。
例如,自己生存至今真正的意義、能讓心境安寧的事物、灑脫地放下執(zhí)著,并將之託付給某人的重要性……體會到這些道理,即可明白幸福的真諦。
以下摘自高寶書版《面對死亡,我看見的幸福與遺憾》
別悶著頭煩惱,坦然接受「無能為力的自己」
無能為力也無所謂。
正因為無能為力,所以不會逃避,待在對方的身邊。
孩童時期,我曾認真思考「何謂幸!惯@個問題。
我隱約了解到,透過儲蓄存錢、得到名利的方式,只有自己變幸福的「一人稱的幸!故怯薪缦薜模欢,究竟什幺是「真正的幸!鼓?
閱讀各領(lǐng)域的書籍,自我深思探索到的答案,就是「透過自己所做的事讓某個人開心,那人開心讓自己也開心,不就是幸福的真義嗎?」。
我之所以決定成為醫(yī)師,也是因為想要「做讓人開心的工作」,幫助痛苦的人。
然而,當上醫(yī)師后才發(fā)現(xiàn),醫(yī)師的角色其實是非常無力的。
尤其加入安寧病房的醫(yī)療團隊后,更深切領(lǐng)悟到自己的無能為力。
當然,因為看到生病而失去所有、怨嘆著「想早點解脫」的患者,慢慢重拾笑容,心態(tài)上也會轉(zhuǎn)變成「誠心對待患者,是不是就能緩和他們的痛苦呢?」。
不過,事實上不全然都是好的案例,其中也有拒絕所有治療,從未打開心房便離世的患者。
除此之外, 醫(yī)師無法回答患者「 為何只有自己生這種病?」、「為何努力治療也沒有獲得改善?」,也無法回應「我不會死吧!請告訴我,我不會死!」這聲聲來自靈魂的咆哮。
起初,我為了「無論如何都想緩和患者的痛苦」,是以從緩和醫(yī)療、心理學、哲學、宗教等各種角度學習,但重回醫(yī)療現(xiàn)場時,那些學問卻無法解決一切。
長時間陷入自己無能為力的痛苦中,最后才終于發(fā)現(xiàn)無能為力也很好。
之前我一直以為「既然身為醫(yī)師,就必須成為患者的幫手」。
而「因為我是醫(yī)師,所以一定要緩和患者的痛苦不可」的想法,說不定隱含著高高在上的思維。
畢竟醫(yī)師仍是一介凡人,能做的事有其極限。
真正重要的并非「解決患者所有問題」,而是接受無能為力的自己,不是身為醫(yī)師,而是身為一個「人」,持續(xù)與患者接觸。
即便無能為力,不對,正因為無能為力,才能好好傾聽患者說的話,一同體驗痛苦的滋味。
我終于明白這個道理。
無論是誰,單單存在于這世上,就能成為某個人的支柱。
面對終點已近的患者中,悲嘆著無法自行如廁和入浴,脫口而出「乾脆死了算了」的人所在多有。
以前我療護過某個鎮(zhèn)上工廠的師傅,他的工作是將壞掉的零件汰舊換新。
那位患者罹患癌癥且被醫(yī)師宣告「無藥可醫(yī)」時,深覺「回天乏術(shù)的自己,儼然像壞掉的零件般,一無是處」,因而喪失活著的意義。
然而,住在安寧病房的日子改變了他的想法,向我吐露「護理人員仍體貼入微地照料病重的自己。人類并不是機器或零件。即使沒有助益,活著仍是一件好事」。
說不定各位讀者之中,也有受到「自己沒有符合家人的期待」、「工作上拿不出成績」、「只會造成周遭人們的困擾」這些念頭所苦的人。
然而,請千萬別苛責無能為力的自己。
無論是誰,單單存在于這世上,就能成為某個人的支柱。
除此之外,我相信也能從無能為力的痛苦中,學習到智慧。
好好面對痛苦,人或許就會轉(zhuǎn)念,「即使自己一無是處,活著真好。」
-
無相關(guān)信息